翡翠愛好者必了解的知識!翡翠中“老”的概念是什么?
在翡翠行業,經常會講到“老”的概念,也經常會說“老”的東西好。有人以為,“新”翡翠就是新開采、新加工出來的翡翠;“老”翡翠是舊時開采加工出來的翡翠。既然“老”的比新的好,那就買民國的,買清代的,夠“老”吧?下面跟著馬甸收藏網的小編來了解一下翡翠中“老”的概念是什么。
實際上,由于早期開采條件的限制(完全人工開采),翡翠產量很低。開采時,只要是綠色的,不管質地如何,顏色是鮮艷還是黯淡,都會被加工成成品。因此,老工翡翠雖然有精品,但數量很少。另一方面,翡翠屬于私人化的收藏品,具有家庭的傳承性,被收藏后很少會流通到市場上。在全國翡翠拍賣品中只占很低的比例。所以,老工翡翠一是不好找,另外品質也大多不好。
從價格上說,翡翠開采加工的年代對翡翠的價格影響并不大。翡翠的這一特點與軟玉差別甚大,目前拍賣市場上清工白玉的價格是同等品級新工白玉的10倍左右,而清工翡翠的價格比同等品級新工翡翠的價格僅高出10~50%。現在的新工白玉于老工白玉的價格正在逐漸接近。因此,作為收藏家更應該看重的是翡翠本身的材質,對于加工的時間不用過于計較。
從專業收藏的角度看,有一種老翡是真正值得收藏的,它就是行家所說的老種。翡翠行里說“老”的東西好,實際上指的就是老種翡翠。
種是翡翠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所謂種,就是翡翠顆粒的結晶細膩與透明程度,結晶越細,透明度越高,種份就越老;結晶越粗,透明度越低,種份越新。因此,新種翡翠、老種翡翠,是指翡翠本身質地的區別。
老種翡翠的價格要遠遠高于新種翡翠,也就是說,種份細膩、透明度高的翡翠價格要遠高于種份粗糙、透明度差的翡翠,這一價格的差別是由翡翠本身的材質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