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溫潤細膩、色白、油脂光澤強因而蜚聲內外,和田玉價格也是一路攀升。然后和田玉市場以假亂真、魚目混珠的現象層出不群。和田玉市場有哪些亂象?現在,馬甸收藏網的小編就來給大家揭秘新疆和田玉市場的幾個亂象,希望對大家購買和田玉有所幫助。
籽料作假:一些和田玉藏家也是非籽料不玩,和田玉籽料玉質上乘、資源珍貴稀。經過數十年的瘋狂挖掘之后,資源基本枯竭,不可能進行大批量銷售,而如今到處都是賣籽料的店家。而且多數籽料經過染色,真假不分。如今籽料作皮和染色的方法日新月異,就連做“滾筒料”的設備也有了專門品牌廠家,幾百元一臺,做出來的“小籽料”按斤賣,到了零售市場就成了按克賣。
做舊出來的產品,品相差、假皮假色一眼就能看清楚,就是這樣的東西也敢喊成原皮籽料。有的本來玉質不錯,也要畫蛇添足似地做上皮色,誤導認識不深的消費者。
和田玉證書誤導:以往只有新疆和田以及附近地區出產和田玉,國家標準規定,只要透閃石含量達到一定程度的軟玉,就可以叫和田玉。因此俄羅斯、青海和韓國出產的軟玉也都可以鑒定成為和田玉。這一點誤導了很多人。
和田玉有鑒定證書也是要注意的,不同產地的和田玉,價格差了上百倍。鑒定不同產地的和田玉對業內人士來說也不容易,和田玉料比較潤,有鱗片狀結構。俄料發白發干,但是密度好,青海料透明度高,有水線,多數發灰。韓料則分多種檔次,質地差的發黃有雜質,質地好的則接近俄料,只是透明度稍高,密度稍差。這些鑒定證書一律寫著“和田玉”,要注意鑒別。
和田玉一定要白,這是一個誤區:和田玉首先是溫潤光澤,密度和潤度要好,就好比翡翠行業所謂的“外行看色,內行看種”一樣,質地應該是第一位的。溫潤細膩,觀之猶如脂肪、油潤純凈,撫之猶如嬰兒的肌膚細膩光滑,這樣的和田玉才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