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一分錢可能買不到什么東西,但是1953年的1分錢卻很值錢,因為是早期的紙幣,很有收藏價值,價格也是面額的數千倍以上,可不能小瞧了這一分紙幣。
1953年的一分錢紙幣屬于第二套人民幣,第一套人民幣結束了民國時期混亂的幣制,形成統一的規格。而第二套人民幣的發行是為了改變第一套人民幣面額過大、質量一般的弊病。進一步健全了我國的貨幣制度,第二套人民幣一元等于第一套人民幣的一萬元。也就是說1953年的一分紙幣等于等一套人民幣的一百元。

一分錢紙幣是有兩種的,一種是1955年發行的原版一分,一種是1981年中國人民銀行重新翻印的,隸屬于第三套人民幣。不過為區別于“五三版”分幣,新幣在編號上僅保留羅馬字冠,而刪除了阿拉伯數字。由于沒有阿拉伯數字編號,因此該套分幣的印制就采取以羅馬數字為序的方式。
但是在收藏界這兩種錢幣的價值是截然不同的,原版的一分紙幣,由于使用時間久現如今的存世量并不算高,但是新版的一分紙幣存世量還是不少的,每個序號印制一千萬張,而一分的紙幣有231個羅馬序號,總計發行量23.1億張,不過隨著時間過去了這么久,加上那會人們收藏意識稍弱,存世量就不是特別高了。
原版的一張能夠價值一百多元,這個價格指的是全品相的。而翻印版本的,價格也就幾毛錢一張吧,還是全新的。
所以能收藏原版的還是盡量收藏原版,這樣對未來的升值也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