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國的袁大頭是銀元,但是,我國的袁大頭其實也是有銅鑄的,只是它是試鑄幣而不會發行。試鑄幣就是沒有進入市場使用的。其實民國試鑄幣就是當時從國外買過來的機器,因為第一次鑄造,用銀改為銅,用銅水冷卻后機器鑄壓,試鑄幣是當時的完成品樣品。是后續鑄銀幣的對照品,整個國家這種版別才幾枚到十幾枚而已。
機制幣的制作生產,從祖模設計、工具模翻制,從銅料熔煉,到壓軋銅板、制作銅餅、晃洗、退火、滾邊、印花、質檢、入庫運輸等,前后涉及到的工藝流程有十幾個環節,需要不同技術工種緊密配合,可以說機制幣的生產過程,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現代工業生產流水線過程。
任何一枚錢幣的產生,都會有一個流水線,從建造鑄幣廠,開流水線或制作一款錢幣,有一個檢驗的過程,這個階段制作出來的幣,是試鑄幣,是不流通的,是檢驗產品合格,品質的檢驗的過程。
簡單一句話,試鑄幣的制作版式,絕對是和流通幣在規格上是一樣的,只是試鑄幣是一個標本,流通幣是根據標本制作出來的錢幣,總體保持一致。
試鑄幣存世量極少,流傳到民間的更少。 袁大頭三年真品才值錢,在上世紀80年月時,一枚“袁大頭”僅為100000元~200000元;在2004年前后時,其價格已上漲到50萬元左右,以后價格一起高漲,由100萬元漲到18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