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造幣人、北京印鈔廠原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北京錢幣學會常務理事、77歲高齡的張老先生結合自己40多年的工作經驗介紹說:“人民幣收藏就是珍藏一段歷史。第三套人民幣從1962年4月開始正式發行,直到2000年7月才逐漸從老百姓的生活中淡出,在市場上共流通了38年,是現有的五套人民幣中流通時間最長的,也是我國首次完全獨立設計、印制的一套紙幣。它記載了一段特殊、寶貴的歷史,內涵十分豐富,具有典型的文物特征和社會史料研究價值,也具備特定的歷史紀念意義。”
第三套人民幣主幣面值為1元、2元、5元、10元四種,從這套幣起取消了3元券的發行,輔幣是1角、2角、5角三種,共7種面額,全套面值合計18.80元。這套人民幣在設計上更注重美感,突破了中國傳統紙幣四邊框呆板的形式,構圖全部采用開放式,集中反映了工人階級的新面貌,展現了社會主義建設新成就。在有限的空間里,展現了開闊深遠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特別是這套幣在印刷色彩上趨于明亮化,采用多色彩印,大大提高了這套人民幣的藝術鑒賞價值。這套幣防偽措施進一步提高,人民幣主景和面額文字及襯底花紋都采用了雕刻版,主幣采用了五角星滿版水印,10元券采用了天安門固定水印。這套人民幣中“紡織廠生產圖”5角券、“車床工人生產圖”2元券都是經典之作,“煉鋼工人生產圖”5元券還被國際錢幣界視為世界珍品,價格不菲。
第三套人民幣的升值潛力之大難以估量,十分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