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收藏當前,全球金融危機、通貨膨脹都在加劇,中國也不能獨善其身,隨著CPI的不斷升高,人們手中的現金在不斷縮水,樓市調控,股市不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特別是油價上漲,黃金上漲,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人們被迫在尋找新投資方向,大量的避險資金瞄向了收藏品市場,其中有的投資金幣,投資郵票與紙幣,而紀念鈔在所有投資收藏品中,是具有許多優勢的一個品種,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是對抗通貨膨脹與保值增值的良好品種。無疑是錢幣中最精品、最有升值潛力的板塊之一。
大家都知道:大陸紀念鈔主要分為三大門派,5大天王:建國鈔,建國三連體、奧運綠鈔、龍鈔、雙龍鈔。夏日消融,暗流涌動,群雄逐鹿,究竟誰將王霸天下呢?作為一個泉海新人,我想通過題材與意義、設計與印刷、發行量與沉淀、群眾基礎與消費群體、價格與趨勢等多個方面來對紀念鈔板塊做一個粗淺的分析,愚人拙見,僅為拋磚引玉。
我們首先來看看紀念鈔中的“航母”:建國鈔
●建國鈔:199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而發行的“建國50周年紀念鈔”,面值50元,該鈔的發行量為6000萬張。目前單張價格300元以上。
建國鈔有幾個非常有意義的第一:發行最早、發行量最大、市場價格最低。
建國鈔是為了紀念建國發行的最早的紀念鈔,其紀念意義無須多說。設計方面在整個紀念鈔家族中不算搶眼,用材略顯粗糙,但印刷方面非常嚴謹,當時建國鈔的印發工作是作為一個嚴肅而重要的政治任務來落實的,所有殘缺次品一律直接銷毀、重印(了解我國人民幣印刷體系的朋友都應該知道,這樣大大增加了印刷成本和難度),因此,建國鈔也是我國首個無補號的單鈔品種(第2個品種是奧運綠鈔)。
每當我們談起建國鈔,總有一些朋友提到,發行量太大了。的確,建國鈔6000萬的發行量是很可觀,不容質疑,但是,我們在分析數量因素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他的流通、消耗與沉淀等各個環節。首先在發行之初,建國鈔就有非常好的分流渠道。國家機關作為福利下發的就不在少數。筆者當年正在中央國家機關工作,至今還保存著當年統一分發的建國紀念冊。其次,由于長期在近面值的低價徘徊,同時也因為是第一款紀念鈔,大家對其收藏價值不了解,很多建國鈔不幸被主人當作流通貨幣使用,從而被徹底消耗(熟悉當年社會狀況的朋友們都明白,2000年左右的50元也是一筆相當的財富)。第三,也正是因為他的低價,成為禮品商的最愛,長期以來各種配冊都以其為基礎,而且有10連、20連、甚至50連的多個品種。經過長達12年的消耗,建國鈔真正的收藏類流通量只怕比我們想象的要少的多。
此外:“巨量”也是一柄雙刃劍,從投資的角度看,建國鈔的巨量也是一個很大的優勢,適合大資金的進出,從而也吸引了很多場外投資人的青睞。目前建國鈔單張價格在300元以上,大概是面值的6-7倍,比價效應還是很好,依然屬于價值洼地,值得我們關注。特別是今年入夏以來,建國鈔的收藏、交易趨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主要交易單位從原來的刀(百連)變為以標準10連為主,這一個變化充分預示了建國鈔強力的加速趨勢,為進一步的上漲大大的拓展了空間,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以上,談了很多建國鈔的優勢,那么建國鈔能不能成為紀念鈔中王者呢?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