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人民幣發行于1987年4月27日,計有1角、2角和5角各一種、1元三種、2元兩種、5元、10元一種、50元、100元兩種共9種面額14個版別,與第三套人民幣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額人民幣。第四套人民幣的水印相對于第三套人民幣而言顯得更有規律。
像角幣都是沒有水印的,大面額的如10元、50元、100元都是人物頭像固定水印,而1、2、5元的水印則各有特色。先說5元的,因為只有1個版別,5元的水印只有一種就是滿版古幣水印。2元的兩個版別也是滿版古幣水印,1元券較為特色,80版和90版均為滿版古幣水印,只有96版是國旗五星水印。
水印最早產生于700年前的意大利。但是,那時并沒有用于紙幣上。當時的造紙專家們在盛紙漿的簾子上刻上圖案花紋,由于這個圖案花紋的凸出與紙凹的紋路不同,制造出來的紙張上便顯示出了原來設計的那個圖案花紋。
1772年,德國為了使發行的紙幣能防偽,就在新發行的薩克森紙幣上首先應用了水印。因此,德國成了最早將水印應用于印鈔上的國家。到了19世紀后期,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在本國的紙幣上,應用了水印。
1960年,我國制造出了第一張國產的水印紙。1963年,經過工藝師、美術家、雕刻家和工人們的通力合作,制造出了我國第一種有水印的鈔票紙,其水印圖案最復雜的為天安門。由于我國掌握了比較復雜的水印技術,從此就將水印技術應用到了印鈔上。于是,1965年起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上就分別有了天安門、五角星圖案的水印。1980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上分別有農民頭像、古幣圖案的水印。1987年起發行的人民幣上,分別有毛澤東側面頭像浮雕、鋼鐵工人頭像圖案的水印等。當然,人們除了經常在紙幣上看到水印外,還可以在許多的國際文件和其他重要憑證上看到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