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于1962年4月20日起發行,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共收錄7種面額 (含“分幣”為10種面額)、26個版別中拾圓鈔2張(2羅馬字、3羅馬字),伍圓鈔2張(2羅馬字、3羅馬字)、貳圓鈔2張(五星水印、古幣水印)、壹圓鈔3張、伍角鈔3張、貳角鈔3張、壹角鈔8張(含棗紅、背綠)、伍分貳分壹分各1張,共計26枚!
第三套人民幣是現有人民幣中流通時間最長,也是我國首次完全獨立設計、印制的一套紙幣。該套紙幣退出流通8年來,市場沉淀充分,其中的“1角背綠券”已升值16萬倍,顯現出“鈔王”的王者之風。目前,第三套人民幣已具備了“退出流通”、“市場沉淀”、“鈔王領漲”三大快速升值的必備條件。這與當年由“萬元牧馬券”(目前市價90多萬)領銜的第一套人民幣和由“大黑10”(目前市價近20多萬)領銜的第二套人民幣大幅拉升前夕的歷史背景毫無二致。第三套人民幣目前市價并不能算高,為后市預留了極大的啟動空間。
因歷史原因,新中國第一、二套人民幣部分紙鈔還是當時前蘇聯印制。新中國第三套人民幣的正式發行,才是我國第一套獨立設計、印制的人民幣!自1962年4月20日發行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歷時38年,是我國目前發行、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該幣種采用了很多開創性的設計和獨特的印制技術,是中國印鈔造幣技術的鼻祖,所以具有彌足珍貴的珍藏價值和超高的收藏潛力。券面圖案中更蘊涵著人文、歷史、地理、民族、文字、書法、美術豐富的文化內涵,五元券“煉鋼工人”圖被國際錢幣界譽為世界優秀作品,價值走向只會時間越久越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