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幣走上歷史的舞臺,給中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深刻而久遠的影響,就如屬于我國第二套人民幣幣種的53年1角人民幣。
53年1角人民幣是新中國人民幣歷史上的首枚角幣,開創了角幣歷史的先河。同時,它的鈔票樣式改變了原有固定的四邊框形式,而是采用了左右花紋對稱的新格局,如此設計使票面看起來更加美觀而且嚴謹;票面的尺寸大小按面額大小依次遞增;整個圖案、花邊、花紋的線條格外鮮明,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以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直到現在,角幣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時常出現。雖然它們已經不再是貨幣中的主流貨幣,但是卻不曾被我們所遺忘,因為它是歷史前進的紐帶。也許在不久將來,角幣會退出流通領域,但它對歷史產生的影響會被永遠地載入史冊。而作為歷史第一角的53年1角人民幣,它的歷史價值與歷史地位就更加非凡與獨特。
新穎的設計,精湛的工藝
53年1角人民幣也被稱為“黃一角”,因為它是以黃色作為主色調,顏色十分鮮艷奪目。其次,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新中國成立之初,首先要發展的就是農業,而這枚以“耕地和女扶拖拉機”為正面圖案的53年1角人民幣,就充分地體現出了國家當時對農業發展的高度重視,非常真實地體現了當時的社會背景。
雖然現在農業已逐漸被工業的發展所代替了,但是“三農”問題依然是在我國社會經濟建設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試想,如果沒有農業的發展,工業發展再繁榮,都只是泡沫而已。農業是工業的基礎,也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我國發展的基石。所以,53年1角人民幣以耕地為主景,展現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藍圖,是眾多農民階級出身的人民幣收藏愛好者心目中一枚值得珍藏的紙幣。
存世量稀少,潛力非凡
53年1角人民幣跟隨歷史長河,經歷了大半個世紀。長時間的洗禮和沉淀不僅使它的歷史價值變得厚重,而且存世量變得非常稀少。而正是非凡的歷史價值和稀少的存世量促使它頗受各收藏愛好者和投資的青睞。
53年1角人民幣雖然不是文物,但它所表現的文物性質與歷史價值卻讓它已經具備了被定義為文物的資格。同時,無論是收藏,還是投資,所追求的都是歷史價值與收藏價值的統一,所以,53年1角人民幣的確是一枚潛力十足的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