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壺上或題詞、或繪畫,使小小的茶壺不單單是一具器皿,更是一件難得的藝術品,壺價也因之而大增。文人雅士、達官貴人常常單獨或幾人一起玩壺、賞壺。收藏壺成為一種時尚,名壺從而成為一種古董。因此小小的紫砂壺代表了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那就是紫砂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瑰寶。
紫砂陶藝是造型和裝飾相互諧調統一的整體。紫砂陶藝的造型樣式豐富,形式處理嚴格規范,工藝制作精致準確,藝術成就十分卓著,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常常注重了造型而忽視了裝飾。
在紫砂陶藝作品中有一部分作品是沒有裝飾,也不需要裝飾的。這類作品完全靠材質和工藝技巧,突出造型自身的裝飾性,獲得整體的藝術效果。這一類紫砂陶藝作品如果勉強加上裝飾,反會使人感到有畫蛇添足之疑。但是,有很多紫砂陶藝作品需要裝飾,需要依據造型和材質的特點來設計相應的裝飾,可是有時卻被忽略了。人們常常把裝飾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或視裝飾為簡單的附加物,隨便處理,其結果是影響了作品的整體效果。
作為茶道、茶文化的主要載體――中國宜興紫砂壺,在近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已經真正形成了渾厚的獨特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說,紫砂壺的設計、創作與制作有一個更高層次的紫砂從藝陣營、從藝群體,有高品位的設計理念、藝術主張就顯得十分重要。
自然,紫砂壺文化的形成,其內涵也不是單一的,它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淵源與社會多層面的聯系。但從設計、創作角度來看,以形載意、以意附形還是最本質的入手渠道。在多年的創作探索中,從大的文化關系上說,始終堅持“紫砂壺整體設計的和諧美”,然后再一層層細化。
抓整體和諧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通過認識前人留下的經典與傳世作品,從中盡力找出帶整體規律性的東西,致使自己在繼承前人紫砂藝術精華的同時,能“知先人之優秀,會今人之新品”。二是在具體把握每一壺器時,去抓整體的氣韻,以使這一壺器有一個“振人心魄”的力度,使紫砂壺有一個整體的和諧美。
紫砂壺的整體和諧美,是要求制作者在了解各個時期的傳世之作后,在設計一件具體的紫砂壺時,就要有自己的制作主張和制作手法,力求把一件作品的幾個部分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其產生和諧美,無論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都應該和諧自然地結合在一起,使人感到流暢舒展、渾然一體而又渾樸和諧。
如今,宜興的紫砂更有了廣闊的市場,廣大紫砂藝人發掘傳統、大膽創新,以壺為龍頭發展多種門類,如雕塑工藝、壁飾、紫砂日用器皿(如砂鍋、電飯煲內膽)飾件擺飾等,極大地發揮了紫砂獨特的材質美。紫砂產品已在國內,以及世界各地盛行,宜興紫砂的聲譽越來越好,已成為世界上獨具特色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