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有著盛茶不餿的說法,這其實得益于紫砂壺的雙氣孔結構。正是因為有雙層氣孔的布局,才使得紫砂壺有較高的氣孔密度和吸水率,對茶汁有較好的吸附作用,使得紫砂壺有隔夜不餿,既不奪茶香,又有保味功效,無熟湯氣的特點。也正是因為雙氣孔結構,導致了紫砂壺能夠越養越潤的特點。
紫砂壺的特殊雙氣孔結構,透氣性極佳且不滲漏。由于這種特性,所以它能吸收茶汁,壺經久用,自然能于內壁累積出茶銹,此時即使不置茶葉,單以沸水沖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來。也由此可知一壺不事二茶的原因。
紫砂泥中的石英成分,對紫砂的“雙氣孔結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紫砂的“紫”,是說顏色;“砂”,是說性質。它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單體的純粹石英顆粒,另一種指的是復體的石英混合聚集物。我們通常談到紫砂,都是說它的后一種含義
紫砂在燒制過程中,泥料中的碳酸根先分解,釋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形成氣泡。氣泡在土中,有的連通,有的閉合,會形成細密的“鏈狀氣孔群”,串連而導致開放;其氣泡在石英和硅酸鹽顆粒集聚成的團結體中,則會堵塞于各顆粒間,使原本存在的空隙互不連通,阻止而導致封閉。開放性氣道和封閉性氣道并存,稱“隙泡結構”,俗稱“雙重氣孔”。
朱泥壺胎的雙重氣孔結構
每個情景下的紫砂呈現的狀態也不太一樣,在顯微鏡下觀察燒成的紫砂壺斷面:團結體間的開放性氣孔,空隙粗大,氣體可由此出入;團結體內的封閉性氣孔空隙細小,水體由此阻塞。非紫砂的黏土,沒有石英顆粒和硅酸鹽團粒。不燒結時,都是開放性氣孔,會滲水吐黑;燒結后,瓷化得完全沒有了氣孔,并且在聲音上也會不一樣,輕輕敲響聲音很脆。雙重氣孔可以保證透氣性和相對的隔熱性。
紫砂成品有小于2%的吸水率,說明它的氣孔率介于一般陶器和瓷器之間。紫砂原料中存在大量團聚體,團聚體內部有閉口氣孔。燒成時,團聚體產生較大的收縮,它的周圍又生成一層斷斷續續的氣孔群,大部分屬開口氣孔,顯氣孔率約為5%。這樣質地的器皿,不僅用來泡茶,色、香、味俱佳;甚至用來栽花,也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排水性,不容易爛根。
這樣的紫砂壺不但能保持茶湯的色、香和茶味,且茶湯不易變質發餿,和耐冷熱急變性好等諸多良好功能,確是其它陶瓷茶壺所望塵莫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