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柴燒概念是前兩年最先由日本或臺灣的一些陶瓷從業人員引進大陸的,產品表面布滿了不規則顏色,有些還有凹凸不平的現象,說柴燒的產品能改變茶水的性質,能使茶湯香氣更濃??但實際上這些柴燒茶具真的好嗎?
宜興的紫砂壺燒成,在上世紀70年代前基本是龍窯松枝燒成,50年代末,在龍窯尾部開膛改用塊煤加熱,采用隔焰燒,即紫砂壺與火之間檔著一層匣砵,使火苗不會直接射到茶壺上,從而保證紫砂壺表面的光潔與純粹,過去漏火了,或者一不小心,部份燒成了還原焰,就會出現一些火癡,這種東西是不良品,是不能當正品銷售的。
60年代末開始,宜興紫砂壺窯爐改造成燧道窯,放棄了原來的龍窯生產,由于燧道窯節能,比原來龍窯燒成成本降低30%以上,故宜興的幾十條龍窯自那時起開始全面熄火,70年代中期燃料從煤燒改為重油(練制汽油的渣渣),又進一步降低成本,80年代窯爐改成推板窯(燧道窯小型化),至90年代初,臺灣人制造出使用液化氣的梭式窯(抽抴窯)很快被引進以燒成紫砂壺,使成品率迅速提高到98%,實際上,70年代宜興政府就出臺了鼓勵使用燃煤和重油燒成陶瓷的決定文件,進入90年代后,完全禁止使用柴燒陶器,并以立法的形式來規定,2000年后為了進一步減少排放煙塵,宜興又全面禁止燃煤,全部采用液化石油氣和管道天然氣,至此,宜興的窯爐柴燒煤燒已經絕跡近30年了。
那么,現在的所謂的柴燒,又是那里出來的呢?其實要我說,根本不是柴燒,而是一個世紀騙局,所謂的柴燒,只是騙騙不懂行的人的,這里普及一下陶瓷窯爐燒成知識。燒成陶瓷,有兩種窯爐燒成氣氛,氧化氣氛與還原氣氛。
氧化氣氛是爐內空氣壓力大于窯外壓力,使爐內氣氛很干凈,因為窯外的雜質灰塵無法進入爐內,所以,燒出來的紫砂壺表面很干凈光滑,紫砂壺表面肌理自然美觀,這也是六百年紫砂歷史人們所普遍要求和希望達到的標準。
還原氣氛(也叫還原焰),是把窯內空氣壓力調到比窯外的空氣壓力小,能使窯外的空氣包括氮氣惰性氣體和灰塵雜質,甚至一些不好的射線能進入窯內,從而使窯內產生高溫還原反應,使陶瓷產品表面產生落灰等現象,為了使產品表面有更多的表現,在燒到一千度以上的時候,會加進一些工業鹽,使鹽液化產生霧氣附著在產品表面,在高溫中吸附窯內雜質,故燒出來的產品呈現不規則的顏色并附著不一樣的雜質現象,由于鹽液化后就是一層釉附著于紫砂壺的表面,使紫砂壺喪失了雙氣孔結構而不再透氣,改變了紫砂的根本性質,從而讓紫砂壺優秀的泡茶功能不再。
用還原氣氛燒成紫砂壺,來冒充柴燒,與紫砂壺追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藝相悖,更與紫砂藝術的審美追求不相一致,現在,一些人利用消費者追求新奇的心理,大肆炒作所謂的柴燒紫砂壺,并使之宣染成高價的理由,蒙騙欺騙消費者,這樣的東西是不可能長久的,也一定是沒有收藏價值的。
因此消費者們在選購紫砂壺的時候要多了解一些相關知識,以免被市場上的假冒偽劣品所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