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通寶版別及知識

人氣:1081 發布時間:2021-05-10 17:56:07 來源:用戶投稿

  【大中通寶】


  1、基本信息


  大中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元末起義軍領袖朱元璋稱吳王時所鑄。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市)設寶源局鑄“大中通寶”錢,以四文為一錢、四十文為一兩、四百文為一貫。大中通寶,錢凡五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各等錢均有光背、背字兩種。大中通寶背字記京城及各行省簡稱。當十錢除記地外,注明“十”字,表“當十”之意。“京”字當十錢較各行省當十錢微大。此錢鑄造較為精美,并有一定的存世量,當屬熱門品種,有不錯的市場價值和升值空間。


  2、貨幣簡介


  名稱:大中通寶


  制造年代:元末明初


  “大中通寶”為朱元璋鑄幣。明初期貨幣大中通寶的來歷具有相當文化價值。


  面文“大中通寶”楷書對讀,有光背、背記值、記地等,記地有“北平、豫、濟、京、浙、福、鄂、廣、桂”凡九種。


  3、產生背景


  確切而言,大中通寶是在元末反元斗爭中產生的,是反抗元統治秩序的手段之一。


  據湖南常德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記載,朱元璋鑄“大中通寶”可分前后兩個階段:(一)朱元璋稱帝前鑄大中通寶。龍鳳十年,即至正二十四年(1364),平陳友諒后,朱元璋在江西置貨泉局,又鑄大中通寶。頒行五等錢式,增鑄“當十”一種,背穿上“十”字。


  (二)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1371)再鑄。這是朱元璋稱帝之后。該幣圓錢,正書,順讀。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具備。這次鑄的錢,背面有各省的局名,計有北平、豫、濟、京、浙、福、鄂、廣、桂等,每局有五等。小錢背面多只有局名,折二以上還有數目字,如廣西鑄的折二錢則為桂二,福建鑄的折三錢則為三福。清翁樹培引《明史·食貨志》云:“按:此大中小錢,乃洪武四年以后所鑄。”初尚齡《吉金所見錄》引《泳化編》云:“洪武中,鑄大中通寶錢,與歷代錢兼用。”皆涉及洪武初鑄大中錢事。足征見前人已注意大中通寶錢鼓鑄有先后之別,只未揭其差異耳。唐石父《中國錢幣學辭典》指出:“凡有背文者,除折十單紀值一種外皆后鑄。”


  4、種類區分


  常德地處長江中游,曾是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之地。《清嘉慶常德府志》載:“元順帝十六年(1356),偽漢陳友諒據常德置元帥府。”又載:“洪武初,滅偽漢陳友諒,取常德路。”因此,常德多有“大中通寶”傳世或出土。關于“大中通寶”錢的區分和定性問題,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認為:龍鳳七年,即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在應天府置寶源局,鑄大中通寶錢。擊敗陳友諒后,又于江西置貨泉局,頒大中通寶五等錢式鑄錢。上述由龍鳳七年至反元斗爭勝利期間所鑄大中通寶錢,為吳國公錢,應屬于農民起義軍的錢幣。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四年(1371年)再鑄的大中通寶錢,背文已加鑄“北平”“豫”“濟”“京”“浙”“福”“鄂”“廣”“桂”等地名,當不再屬于農民起義軍錢,而應劃歸明代錢幣。但以往有人對這種區別多未注意,或將有背文者稱為農民起義軍錢幣,或將無背文者歸諸明太祖,脫離了反元斗爭的歷史背景,都是欠妥的。


  5、版別介紹


  大中通寶光背


大中通寶版別及知識

  大中通寶背十

大中通寶版別及知識

 

  明·太祖“大中通寶”背“十浙”

大中通寶版別及知識

  大中通寶豫局

  大中通寶版別及知識

  大中通寶福局


  大中通寶版別及知識

  大中通寶北平局

大中通寶版別及知識


  大中通寶廣局

  大中通寶版別及知識


溫馨提示:錢幣收藏是一種文化傳承,收藏不僅是一種興趣,更是對文化的一種保護。熱愛收藏的藏友歡迎加入錢幣收藏交流,為大家提供交流、鑒定、回收、估價服務。實時行情變化一手資訊信息!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頻道精選
  • 最新
  • 最熱
  • 精品
熱門專題

Copyright © 2006-2025 ALL Rights Reservrd 版權所有 廣州愛藏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并保留所有權利。

北京地區最專業的人民幣收藏知識網站 手機:18610305151 微信:18610305151

粵ICP備13077976號-4

友情鏈接交換請加:1061611902 ,加q備注加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