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銀幣收藏市場上,袁大頭銀元之所以它的價格比較高,除了它本身的歷史價值,再就是它的材質決定了它的價格,而且袁大頭銀元都是采用純銀材質打造的,本身銀就是有升值空間的,再加上已經成為了不流通于市面的紀念幣,那么它的收藏意義又增加了不少。那么你知道九年袁大頭銀元版別如何嗎?九年袁大頭銀元市價是多少?
(圖片來自愛藏拍賣平臺)
九年袁大頭銀元版別如何
九年常見版別有九年精發、九年精發三年背、九年中發、九年中發小嘉禾、九年粗發、九年海南版。此外比較稀少的版本有九年牛口造7點年、九年缺口造、九年大肩章。九年大頭除海南版外,其余常見版式的實幣雕工都異常的精美,可以說比三年的天津標準版還漂亮,尤以細字版的為甚,無論是字體,人像及嘉禾圖案都很精致,這也是九年的一大特點。下面分別介紹:
1、九年精發:此版不常見,可能由于精刻原因,原光好品相的在九年三大版(粗中精)中最多見其主要特征為:整幣精雕細刻,精美為大頭系列之最。頭發一絲絲,胡須立體感強,胡須下縷為三四縷(中發版僅有兩縷,這是區分中發版精發版的簡易方法),背小嘉禾,九點鐘位置缺一小內齒(最易區別九年精發三年背之處),左二穗粒閉芒,下穗粒尾。
2、九年精發三年背:此版相對少見,原光好品亦然。其主要特征為:整幣精刻,頭像面與九年精發版同,其與九年精發版之區別主要在嘉禾面:大嘉禾(與中發同),九點鐘不缺小內齒,左二穗粒開芒,左下穗粒尾不翹芒。
3、九年中發:少見些,原光好品較粗發版多見而較精發版少見。其主要特征為:整體包括頭發較粗發版精刻些,發呈一縷縷;字體較粗發版纖細,背為大嘉禾,類同于三年背。
4、九年中發小嘉禾:人像及字體為九年中發特征,背配小嘉禾(比普通嘉禾縮小一圈,與內齒距離相遠些,故稱小嘉禾),嘉禾面九點鐘位置缺一小內齒,左上二穗粒開芒(請注意:九年精發版也是小嘉禾,但此穗粒為不開芒即閉芒,此為此版與九年精發背區別之處),左下穗粒尾翹芒。
5、九年粗發:此版多見,但原光好品相的并不易得。其主要特征為頭發粗,字體粗,年字第一劃為圓頭,造口上有圓點暗記,中華兩字常見斷筆(偶見不斷筆的),背嘉禾為大嘉禾,類同于三年的背就是上文說的粗字版。
6、九年海南版:此版有資料顯示為解放戰爭末期海南幣廠所鑄(隸屬廣東,也有稱廣州版),鑄量不多,由于年代較近,原光好品不少見。其主要特征為:整體為九年精發特征(發細,背小嘉禾),但可能由于模具或工藝等鑄造原因,整幣呈模糊漂浮之感,根本無法體現九年精發之精美之處。
7、牛口造7點年:此版少見,原光好品相較難找。其主要特征為:整體(頭像及嘉禾)為九年中發版特征,造為牛口造,年點呈7狀,九字丿起筆帶彎。
8、九年缺口造:此版存世稀少,天堂所見不過十數枚。其主要特征為:整體為九年中發版特征,唯一不同的是“造”字的口缺上面一橫,為缺口造,而且缺口干脆利落,不同于十年缺口的藕斷絲連。
9、九年大肩章:此版較稀,原光好品絕對難找。其主要特征為:整體類同于九年中發版,但肩章偏大,肩星大而扁,背嘉禾有大頭十年的特征(但不完全相同),即右穗粒尾下彎鉤芒。另外,左穗粒有小翹芒。
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領版和大耳版兩種;前者為普通版,鑄量較多,后者鑄量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領全封領,此版別含銀量較高。此外還有缺口造版、7點年連口造版、精發版、右芒勾版、斷筆華版、大耳版等等。
九年袁大頭銀元市價是多少
中華民國袁大頭九年一元的銀元價格一般在六百元和千元之間,但是只要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袁大頭九年一元的銀元的價格還是會不斷上漲的。而且國民九年袁大頭還有粗發版,粗發版指的是該貨幣中袁世凱的頭發粗、濃密,發型為波浪形。粗發版的袁大頭價格會更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