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該枚錢幣最早出現在戰國的中后期,共有兩種形制,分別為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兩種,前者的形制和紡輪相仿,外圓內圓,有人認為這種錢幣是從紡輪演變過來的。后者一說象征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這類天圓地方說法最早見于史藉的為晉魯褒的《錢神論》。
隆興通寶是南宋孝宗皇帝趙昚在隆興年間(公元1163-1164)年間鑄造的。“隆興元寶”的版式有折二銅錢,及小平,折二鐵錢。銅錢篆書,楷書成對,存世不多。“隆興通寶”有鐵錢存世。目前市場價格在1000元左右。
隆興通寶圖片及介紹
(隆興通寶正面)
(隆興通寶背面)
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金主完顏亮領兵大舉南侵,高宗讓位給太子趙昚,是為孝宗。孝宗登基后,改明年為隆興元年,始鑄隆興元寶(通寶)錢。而就在此時,金主完顏亮在江北楊林渡渡江進攻采石,結果被宋軍擊潰,此正值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金室內部發生宮廷政變,完顏雍乘機篡取朝政,自立為帝。政局發生了急劇變化,使南宋朝廷有了一個舒緩和喘息的機會,但對北方中原失地仍無力奪回。也正是由于政局發生了重大轉折,孝宗于1165年(金大定五年)改年號為乾道元年,鑄行新的年號錢。
因此,隆興元寶(通寶)僅鑄行兩年即停鑄,相對來講,隆興錢存世較少。也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隆興元寶小平錢未能鑄行,僅存樣錢,也就更加珍罕了。此外,還有一種金質隆興元寶小平錢,錢徑僅20毫米,是作為宮廷賞賜用的,鑄量相當有限,存世絕罕。
隆興通寶鑒別真偽的方法有哪些
1.看銅質
我國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各時代的錢幣銅質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煉技術不同,各地區鑄造的古錢也各不相同,每個朝代各有特點。總的來講,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是青色。清代、民國時期,新疆、西藏等地鑄錢,用銅加少許鋅鉛,鑄成后錢體呈紅色。
漢代至唐宋時期有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明嘉靖以后,開始向黃銅過渡,到天啟年間,用黃銅鑄幣成為定制,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2.聞氣味
此種方法是古錢鑒定中最簡單的一種。因為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性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
免費鑒定真假
古錢幣鑒別真假的方法有很多,但因為目前錢幣作偽技術在不斷地提高,通常情況下網上鑒別錢幣真假的方法只能篩選掉一批作偽技術比較差的古錢幣,一些偽造技術精進的古錢幣還需要借助一些科學工具才能識別出來,大家在鑒定錢幣真假這方面沒有很大把握的話,可以找專業人士幫忙鑒定,如果身邊沒有精通鑒定真假技術的朋友,可以關注愛藏公眾號airmbcang進行免費鑒定,上面有專業的鑒定師隨時隨地幫忙鑒定,大家只需將要鑒定的古錢幣拍照上傳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