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通寶是在慶元元年,即公元1195年鑄造的中國古錢幣之一,該枚錢幣鑄造的時候正值從高宗到恭帝151年的中期,由于前任皇帝孝宗趙慎的一系列改善朝廷和社會農業生產的舉措,這個時期已進入相對興盛的良好基礎。這個時期鑄造的慶元通寶版式眾多,以紀年、記地為錢背特征,可以分為多種版別。
南宋寧宗趙擴于公元1195年即位,改元為慶元元年。慶元鑄錢,銅鐵兩種,從小平到折三,也可能有大型錢。以紀年、記地為錢背特征。版式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等銅鐵錢。背紀年有“元”,“一”,“二”,“三”,“四”,“五”,“六”,“七”,紀監有“光”,“同”,“春”,“漢”,“永”等。另有折五型背“永”大錢,瘦金體書,存世極其罕見。
(圖為慶元通寶背四五六)
慶元通寶真品圖片及價格(圖片及價格來源愛藏平臺)
(慶元通寶折二正面)
(慶元通寶折二背面)
藏品:慶元通寶背四
面值:折二
尺寸:直徑29.4*1.7mm,重6.7g
起拍價:180元
慶元通寶分辨真假的方法
分辨慶元通寶銅銹真假是鑒定古錢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入土百年以上的古錢,銹蝕程度往往較深,銹滲入錢體內部,板結堅硬,行業人士稱"入骨銹",用手一般扣不掉,即使用金屬工具也難以剔除。做慶元通寶假銹的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仍有一些共同的規律可循,如紅銹及水銀銹是不能用土埋、浸藥的方法來取得的。
所以有紅銹或水銀銹的古錢可靠性較大一些,同時偽造的銅銹質松,浮而不實,用指甲使勁捏一下,就會刮落下來。慶元通寶真的銅銹深入銅質內部,與銅質緊密結合,雖薄似蟬翼,卻不易剔除,氧化嚴重的會產生硬綠,有硬綠的古錢可靠性更大,慶元通寶偽造的硬綠更容易剝落,如果說一枚古錢上應是硬綠的卻露出了銅質,即可證明是偽錢。
免費鑒定真假
古錢幣鑒別真假的方法有很多,但因為目前錢幣作偽技術在不斷地提高,通常情況下網上鑒別錢幣真假的方法只能篩選掉一批作偽技術比較差的古錢幣,一些偽造技術精進的古錢幣還需要借助一些科學工具才能識別出來,大家在鑒定錢幣真假這方面沒有很大把握的話,可以找專業人士幫忙鑒定,如果身邊沒有精通鑒定真假技術的朋友,可以關注愛藏公眾號airmbcang進行免費鑒定,上面有專業的鑒定師隨時隨地幫忙鑒定,大家只需將要鑒定的古錢幣拍照上傳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