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熟悉明朝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有一個“永樂盛世”,那就是明朱棣皇帝在位的永樂年間,朱棣即位后,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舉措。永樂六年(1408年)開鑄永樂通寶錢,用于對外貿易和賞賜。那么你知道永樂通寶流通了多久嗎?永樂通寶有多少存世量?
永樂通寶流通了多久
永樂通寶是大明王朝于永樂年間鑄造的年號錢。明初推行紙鈔為主的貨幣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寶鈔,銅錢鑄禁無常。朱棣即位后,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舉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閉關政策,實行“懷柔遠人”的對外開放政策。出于外交和對外貿易的需要,永樂六年(1408年)開鑄永樂通寶錢,永樂九年又差官于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四布政司鑄永樂通寶錢,用于對外貿易和賞賜。
永樂通寶有多少存世量
永樂通寶錢成為當時對外貿易的主要貨幣。永樂通寶錢在國內出土的數量不多,甚至許多明清時期的錢幣窖藏不見一枚。但在南海和國外很多國家地區卻有大宗發現。20世紀70年代在東沙、西沙群島的水下考古發現,被認為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沉船所遺下的銅錢,永樂通寶錢數量非常巨大。如西沙群島第一次清理古錢,約80706枚,其中永樂通寶49684枚,占61%。第二次清理能看清文字的銅錢有1995枚,永樂通寶1215枚,占明錢的91%。在東沙群島清理古錢,發現明錢有大中通寶、洪武通寶、永樂通寶三種。國外考古中也有大量發現。如1930年入田整三對日本48處所發掘銅錢的分析統計,總數有554714枚,中國錢占99.8%,其中永樂通寶有29225枚。南中國海及環印度洋周邊國家和地區,從肯尼亞、坦桑尼亞到阿曼、伊朗,從斯里蘭卡、印度到泰國、馬來西亞,都有出土發現永樂通寶的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