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鞏固國內經濟發展,恢復國民經濟秩序,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 先后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袁大頭是民國時期經濟發展的代表,也反映了民國經濟的狀態,具有一定的時代性收藏意義,其價值也一直上漲,那么你知道袁大頭真假鑒定方法嗎?袁大頭大約有幾種版式?
(圖片來自雅昌藝術品拍賣網)
袁大頭真假鑒定
辨別袁大頭的真假可以看外形,需觀察其顏色是否均勻,花紋線條是否流暢,厚度是否一致。袁大頭的標準重量是26.5克,可以稱重按照這個標準判斷銀元的真假。還可以通過聲音辨別銀元的真假,真的銀元能夠發出清脆柔和的聲音。
袁大頭的真假可以通過外形鑒別,可以觀察其顏色是否均勻,圖案花紋的線條是否流暢,銀元的厚度是否一致,是否有拼接、打磨過的痕跡,真的銀元邊齒整齊、細致、有規律。
袁大頭的真假也可以通過重量鑒別,袁大頭銀元的標準重量是26.5克,雖然經過長時間的磨損會使銀元的重量變輕,但是不會輕很多,可以稱重,按照這個標準判斷銀元的真假。
還可以通過聲音辨別銀元的真假,使用一枚銀元輕輕敲擊另一枚銀元,真的銀元能夠發出清脆柔和的聲音,而摻銅的銀元撞擊發出的聲音比較尖銳,挖補的假銀元發出的聲音比較沉悶、嘶啞。
袁大頭大約有幾種版式
袁大頭版別有九年大肩章,九年缺口造,牛口造7點年,九年海南版,九年粗發,九年中發小嘉禾,九年精發三年背,九年精發,“T”字邊、鷹洋邊,簽字版,加鑄“甘肅”兩字版,開口貝版,O記版,粗發版,三角圓版。
1,九年精發:此版常見,可能由于精刻原因,原光好品相的在九年三大版(粗中精)中最多見其主要特征為:整幣精雕細刻,精美為大頭系列之最。頭發一絲絲,胡須立體感強,胡須下縷為三四縷(中發版僅有兩縷,這是區分中發版精發版的簡易方法),背小嘉禾,九點鐘位置缺一小內齒(最易區別九年精發三年背之處),左二穗粒閉芒,下穗粒尾。
2,九年精發三年背:此版相對少見,原光好品亦然。其主要特征為:整幣精刻,頭像面與九年精發版同,其與九年精發版之區別主要在嘉禾面:大嘉禾(與中發同),九點鐘不缺小內齒,左二穗粒開芒,左下穗粒尾不翹芒。
3,九年中發:少見些,原光好品較粗發版多見而較精發版少見。其主要特征為:整體包括頭發較粗發版精刻些,發呈一縷縷;字體較粗發版纖細,背為大嘉禾,類同于三年背。
4,九年中發小嘉禾:人像及字體為九年中發特征,背配小嘉禾(比普通嘉禾縮小一圈,與內齒距離相遠些,故稱小嘉禾),嘉禾面九點鐘位置缺一小內齒,左上二穗粒開芒,左下穗粒尾翹芒。
5,九年粗發:此版多見,但原光好品相的并不易得。其主要特征為頭發粗,字體粗,年字第一劃為圓頭,造口上有圓點暗記,中華兩字常見斷筆(偶見不斷筆的),背嘉禾為大嘉禾,類同于三年的背就是上文說的粗字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