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百錢是什么?想必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應該是沒收藏過三國時期的貨幣吧,其實直白錢是來自于蜀漢鑄造而成的。具體的詳細內容都會在下文展示出來,對直白錢感興趣的朋友可接著往下看。
直百錢鑄造背景:
三國時期,蜀漢偏處西南,發展經濟受到局限,又連年征戰,財政困難,軍費緊張,只好采用發行大值虛幣的辦法來勉強維持。在大臣劉巴的建議下,劉備于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發行“直百錢”。直百錢有面文“直百五銖”和“直百”兩種。“直百錢”的發行對蜀漢經濟的發展立刻起到作用,“以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直百錢詳情介紹:
直百五銖面文篆書順讀,“五銖”二字略為瘦長而與漢五銖字樣近似,“直百”二字寬矮,分別與王莽“小泉直一”的“直”和“契刀五百”的“百”字相同。面、背有內外廓,多光背,常見水波、星號等紋飾;少數背銘篆書“為”字,以示鑄地益州犍為郡,被稱為“犍為五銖”,系方孔圓錢中最早之記地錢。常背鑄或背刻陰文和文飾,也有背鑄陽文,如“為”,“工”,“王”,“十三”,“七”等字或四出文。實際上,直百五銖和直百這兩種錢幣的發行對于蜀漢當時的經濟起到了非常凸顯的作用,甚至于在古文中有記載,以數月之間,府庫充實,所以它的歷史價值和意義是非常之大的。既然在收藏行業中,只要意義重大,只要歷史悠久,未來潛力肯定不差,而且現在直百五銖市場存世量這么少,未來它的價格肯定會不斷攀升。
